台灣宮廟將軍神祇之探討

摘要

台灣民間信仰神譜至為多元化,各有主張,富有更大揮灑空間。本文將就台灣宮廟將軍神祇,就其歷史與現代的發展加以敘述。將軍神祇的歷史,從唐宋時代才趨明朗化,元明清以來也各自表述。台灣先民雖有原鄉帶來的神祇,但落地生根,祈求平安的功能性較強,所以將軍神祇信仰成為特色。台灣神將信仰的現在與發展,開疆闢土,祈求強而有力的神將保護。這種心理可從各村落宮廟的中壇元帥與三十六官將信仰,以及五營將軍信仰,得到說明。三十六官將神祇名稱雖然各有差異,但目的相同都是供奉傳說中法力高強的武將、仙人、仙姑等。村落供奉五營將軍把守,而有每月初一、十五犒軍儀式與繞境五神將的陣頭互動。雖然現代都市生活的變化,村落五方位界限式徵,反而集中成將軍廟的發展方式。台灣宮廟將軍神祇信仰的探討,具有研究先民開發史,與宗教信仰以及神譜變化的參考價值。

關鍵字:神譜,將軍,三十六官將,五營。

目錄

  1. 前言
  2. 將軍神祇的歷史
  3. 台灣神將信仰的現在與發展
  4. 結論
  5. 參考文獻
  6. 附錄--三十六神將名錄

參考文獻

  1. 《正統道藏》,第十一冊、第五十三冊,台北:新文豐出版社,1985。
  2. 白礁慈濟祖宮管理委員會編,《白礁慈濟祖宮史話》,福建:白礁慈濟祖宮管理委員會印,2006,頁3。
  3. 呂宗力、欒保群,《中國民間諸神》(上冊),台北:台灣學生書局,1991。
  4. 吳永猛,《臺灣民間信仰》,台北:國立空中大學,2001。
  5. 吳永猛、謝聰輝,《臺灣民間信仰儀式》,台北:國立空中大學,2005。
  6. 莊宏誼,〈玄天上帝信仰的由來及其傳說〉,《文化視窗》,第五期(1998.11)。
  7. 片岡巖著,陳金田譯,《台灣風俗誌》,台北:大立出版社,頁600-651。
  8. 馬書田,《中國民間諸神,道教卷》,台北:雲龍出版社,1993,頁189-191。
  9. 張介人主編,《台北保安宮專誌》,台北:保安宮出版,1981。
  10. 劉枝萬,《台灣民間信仰論集》,台北:聯經出版社,1983。
  11. 魏淑貞編,《台灣廟宇文化大系(五)—保生大帝》,台北:自立晚報,1995,頁245-252。